(一)
建設現代綠色物流體系,要求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強調全局和長遠利益,強調全方位對環境的關注,是一種新的物流發展趨勢。當前,加快綠色物流體系建設對區域經濟可持續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能優化區域資源配置,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綠色區域物流體系在資源層次上強調經濟資源的高效利用和整合,避免不合理的區域物流設施重復建設;在產業層次上強調循環生態型的供應鏈關系,即產業上下游多個企業形成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的產業鏈,有效承接產業轉移,融入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分工與合作。
二是能減少區域環境污染,提升區域生態文明形象。建設綠色區域物流體系要求整合區域物流運輸車輛的集散,減少車輛進出城市的次數,物流節點布局遠離商貿與居住區,減少交通排放與噪音;必然保證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力求綠色物流作業與綠色物流活動,如綠色包裝、回收利用、大力發展水運、散裝運輸、減少物流垃圾與廢棄物等,注重經濟發展與環保物流之間的雙向作用關系,實現區域綠色物流。
三是能提升區域物流服務水平,提高區域經濟發展競爭力。綠色區域物流體系要求大力發展區域物流基礎設施與第三方物流,如大力發展綜合交通設施、物流園區與配送中心、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物流裝備與技術等;通過對小散多弱的儲運企業整合,形成有實力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由此提高區域物流的運作效率,并通過規模化與網絡化降低區域物流成本,為區域產業的積聚與擴散提供堅實的條件與基礎,有效增強區域投資吸引力,有效提供區域就業崗位并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二)
綠色物流,重在建設。對比國際上先進區域物流體系具有的網絡化、規模化、規范化、信息化、托盤化、綠色化等優勢,我國綠色區域物流體系建設還任重而道遠。當前,加快綠色區域物流體系建設,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綠色區域物流體系的硬件建設。一是注重宜水則水、宜路則路的區域物流線路設施規劃建設。大力推進長江、珠江、黑龍江等水系干支流航運網建設,提高航道等級,推進環保型運輸;大力發展區域城際公鐵水干線,形成國際國內交通運輸貿易走廊;構建區域內干線公路與軌道交通,大力發展支線公路建設,推進區域配送物流、商貿物流、郵政物流、農村物流等大力發展。二是注重多種運輸方式銜接、合理選址、合理功能定位與規模的物流節點設施規劃建設。三是注重區域供應鏈物流一體化的信息平臺規劃建設:運用計算機軟硬技術、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智能集成技術等構建區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良好的物流市場信息交換環境,使物流信息的采集、加工、處理、存儲以及傳輸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提高物流運作效率與效益。四是加快區域物流技術發展建設:注重托盤叉車貨架、廂式車輛、集裝箱運輸車輛使用比重的逐年提高以及物流港站與園區裝卸機械化比重的逐年提高,提高流轉效率,減少貨品損失;注重大噸位車輛、大型標準化船舶比重的逐年提高,降低單位貨品成本,節省能源;注重倉儲設施機械化自動化設備比重的逐年提高,減少庫存,提高資金周轉利用率;注重無紙化部分或全程物流交易比重的逐年提高,提高流程效率,同步響應客戶需求。
第二,加快綠色區域物流體系的軟件建設。一是注重區域社會化、規模化、網絡化的現代物流市場體系培育。物流社會化、規模化與網絡化是有效降低區域物流成本,實現區域物流集約化經營的根本保障,體現綠色物流宗旨。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在于物流市場不健全,表現在企業物流的社會化進程慢和物流企業的規模化與網絡化發展水平低。為此,需研究制定有效可行的政策與市場機制,加快企業自營物流的釋放,解決我國物流有效需求不足;鼓勵物流企業的資本運營,培育構筑由龍頭企業、子公司、加盟企業所組成并具有物流職能分工、誠信好的物流企業網絡。二是推進區域物流標準化建設,以物流信息標準、服務標準和管理標準為切入點,宣傳推廣物流國際國家標準,重點推進托盤、集裝箱、各種物流裝卸搬運設施等通用性較強的物流裝備和技術的標準化建設,在重點物流園區和骨干物流、工商企業啟動一批物流標準化示范工程,建設物流標準信息庫,推進物流標準咨詢、實施及認證等配套服務工作。通過區域物流標準化水平的提高實現區域物流效率的提高。三是注重區域物流人才戰略機制的形成,建立政府與產學研聯合的物流人才培訓基地,培育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高科技人才;加大物流科技教育投入,儲備物流人才后備力量;制定優惠政策,放寬限制政策,吸引人才落戶。通過打造物流行業人才優勢,推動區域物流科學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還要注重制定對綠色物流的支持與引導政策措施,為綠色物流產業提供一個良性發展的政策環境。
托運汽車
全國城市